我在南京的第一站是雨花台。

说不清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共产党的革命圣地作为南京之行的第一站。要说能列出来的原因,大概就是“雨花台”这个名字戳中了我。

 

这名字有诗意:烟雨朦胧的江南,落花飘零的晚春,如水墨画一般的楼台,这画面本就是一首诗。

雨花台因雨花石得名。景区进门处,有售卖雨花石的摊位,小小的一个石子,要五块或者十块才能买一个。出了景区,到对面的街边小摊,十块钱就可以抓一把。再走到里面更深的巷子,抓一把就只需五块钱了。

 

有人说,江南暖风,最易熏醉男儿;秦淮烟花,消磨英雄志气。但君可见,暖风阵阵的西湖边埋着岳飞岳鹏举,而金陵的雨花台旁则是无数志士的陵墓。除却在南京牺牲的共产党员,还有方孝孺和杨邦义两位志士的陵墓。

提起方孝孺,人们往往就想起“诛十族”的惨烈。就是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,面对着手提雄兵百万的燕王朱棣,一遍一遍地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“燕贼篡位”。面对着屠刀,他不畏惧吗?他也怕死。是人都求生恶死,可在他看来,有比生命,更加宝贵的东西。值得他用生命,去守护。

抚摸着“有明诸儒之首”的石碑,敬意油然而生。

 

而杨邦义的故事,则更加惨烈。

1129年金兵入侵建康时,建康留守杜充贪生怕死,见金兵即将兵临城下,弃城而逃,后被俘投降。杨邦义当时只是个建康府通判,系文官,手中没有兵权,但仍拼死抵抗,终因势单力薄,寡不敌众,力竭被俘。

金兀术爱惜人才,亲自出面诱降,杨邦义面对金兀术大骂道:“若以夷敌而图中原,天能久假乎?恨不磔汝万段!”金兀术大怒:“好大胆,你究竟安的什么心?”杨邦义回答:“我有一颗爱国的铁心!”,兀术遂命人持刀取心,杨邦义壮烈殉国。

读史至此,唯有击节长叹:“好一颗铁心!”

贪生怕死的降将,更可以体现出英雄殉国的壮烈;燕语呢喃的江南,却更可以凸显豪杰赴死的勇敢。大好河山,原应埋此忠魂铁骨。

 

杨邦义剖心处。

 

走到革命烈士的纪念广场,广场的石壁上雕刻的是“国际歌”。我耳旁响起了慷慨激昂的旋律,一种浪漫的感觉油然而生。烟雨楼台的浪漫,是小浪漫;而革命的浪漫,打碎旧世界,建设新世界的浪漫,是大浪漫。这浪漫催促着一辈又一辈热血青年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

 

雕刻在石壁上的《国际歌》。

 

遥想当年,那些囚禁在南京的共产党人,在雨花台献出年轻的生命。当他们衣衫褴褛,镣铐叮当地唱着《国际歌》走向刑场的时候,会是怎样的心情呢?

在识字率不足三成的民国时代,能够读书的,家境至少小康。他们完全可以过洋房轿车的舒适生活。可他们没有,他们选择了最危险的职业——革命。我相信,在他们决心投身革命的那一刻,是真诚地希望这个国家更好的。

这个世界上,总还是有理想主义的。我至今仍然相信:房子、车子、票子,不是当代青年眼中的一切。人是有精神追求的。

 

走出景区,对面是漂亮的西式建筑,富丽堂皇。这是哪里呀?走近一看,原来是——雨花台区人民政府。

我望着这座用人民血汗钱建起来的建筑,仿佛看见,当代有一些官员已经沦为西装革履、大腹便便、双下巴的官仓老鼠。

不知那些牺牲的烈士们,看到如今腐败奢侈的官僚,会作何感想?他们披荆斩棘,为之不惜付出生命的,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吗?

我不由想起了那个古老的故事。英雄少年提着宝剑,杀死了欺压村民的恶龙,然而英雄却又变成了新的恶龙……

 

雨花台区区政府。

 

这样一个轮回,什么时候可以结束?

我走在路上,摩挲着手中一袋刚刚买来的雨花石,清凉,顺滑却坚硬的感觉,象是一颗颗跳动着,闪烁着的小星星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